送别 “国民奶奶” 陈奇:96 岁辞世,77 年艺途铸就不朽丰碑
日期:2025-09-15 21:20:04 / 人气:7

2025 年 9 月 13 日,上海戏剧界的常青树、被誉为 “国民奶奶” 的表演艺术家陈奇在沪溘然长逝,享年 96 岁。这位党龄 79 年、从艺 77 年的老艺术家,用一生的坚守与创作,在话剧、电影、电视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无数鲜活角色,她的艺术生涯如同一条贯穿时代的长河,浓缩了中国现当代演艺事业的发展轨迹。当噩耗传来,无数观众与业内人士以缅怀致敬,送别这位将 “认认真真为人民演戏” 刻进生命的艺术家。
一、红色起点:从革命演剧到见证解放的 “播报者”
陈奇的艺术人生,自始至终与时代同频共振。1929 年出生于河北唐山的她,少女时代便在革命浪潮中与艺术结缘:
革命信仰的萌芽:1945 年,16 岁的陈奇加入中共地下组织创办的洪流剧社,在《压迫》《结婚进行曲》等进步剧目中初显表演天赋。1946 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中兼具信仰与才华的青年演员,在黄佐临等戏剧大师的指导下,奠定了 “艺术为人民” 的创作根基。
历史性的声音:上海解放前夕,作为地下党员的她参与迎接解放的宣传保卫工作;1949 年 5 月 27 日,上海解放当天,她与战友们 24 小时轮班播报《安民告示》,那句振奋人心的 “上海解放了” 通过电波响彻浦江两岸,成为她艺术与革命生涯交织的标志性起点。
二、舞台常青:从少女角色到 “国民奶奶” 的蜕变
从话剧舞台到影视屏幕,陈奇用 “演一人肖一人” 的信念,完成了从少女到 “国民奶奶” 的跨越,更诠释了艺术生命力的坚韧:
话剧黄金时代的标杆:新中国成立后,陈奇加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开启创作巅峰。《曙光照耀莫斯科》中淳朴的纺织女工桑妮亚、《蜻蜓》里灵动复杂的少女玛利娜(该剧连演 500 场座无虚席)、《上海战歌》中沉着机智的地下党员夏南鹃,每个角色都精准鲜活。三十岁出头时,她更挑战自我,在《枯木逢春》中饰演老年农村妇女方母 —— 为贴近角色,她仔细观察母亲辈的言行神态,甚至记录她们情绪波动时的细微表情,最终将江南老妪的形象刻画得血肉丰满,这种 “向生活求教” 的态度,成为她毕生恪守的艺术准则。
影视剧中的 “全民记忆”:1981 年,42 岁的陈奇在电影《药》中饰演夏四奶奶,为她奠定 “奶奶专业户” 的基础。此后,《上海一家人》中保守却心软的李奶奶(临终前替孙女求婚的戏份成经典)、《十六岁花季》《孽债》里亲切的祖母形象,让她成为几代观众心中的 “国民奶奶”。即便接演大量老年角色甚至 “怪老太”,她也坦然表示:“我爱自己的角色人物甚于爱自己。” 94 岁时,她仍在扶贫剧《石头开花》中饰演少数民族老太太,用行动践行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三、艺德传承:崇德尚艺的 “行业灯塔”
在同行与后辈眼中,陈奇不仅是演员,更是崇德尚艺的 “活教材”,她的人格魅力与艺术精神同样令人敬仰:
对艺术的赤诚坚守:2023 年,94 岁的陈奇荣获第 31 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领奖时她朴实的话语道尽初心:“我年纪大了,但还能演戏、还能贡献,就很高兴。” 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的台词教师,她将黄佐临 “了解环境、成为角色” 的创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演员,在排练场中,她从语言到形体耐心指导,侧幕边为后辈精彩表现由衷赞叹的身影,成为剧院里温暖的风景。
生活中的 “大爱情怀”:文革期间,陈奇失去第一任丈夫,独自抚养女儿却从未放弃艺术;1972 年与画家富华重组家庭后,她兼顾家庭与事业,更长期参与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九九关爱” 公益巡演,用艺术温暖老年群体。女儿陈芝华回忆:“母亲年事已高仍每天关注艺术动态,这份执着刻进了她的生命里。”
结语:角色不朽,精神长存
陈奇的离去,带走了一个时代的演艺记忆,但她塑造的夏四奶奶、李奶奶等角色永远留在观众心中,她 “向生活学习、为人民创作” 的艺术态度,更成为中国演艺界的精神遗产。从革命年代的进步演剧到新时代的影视创作,从 16 岁的青涩演员到 96 岁的 “国民奶奶”,她用 77 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是靠流量与热度,而是靠角色说话,靠德行立身。
“国民奶奶” 虽已远行,但她留下的艺术丰碑与精神光芒,将永远照亮后辈的创作之路。
作者:长运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打歌2025》第八期:高光舞台,...09-15
- 赵露思回应直播活动取消:明知事...09-15
- 大银幕感受青绿之美!《只此青绿...09-15
- 送别 “国民奶奶” 陈奇:96 岁的...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