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品牌扎堆“抄底”高校:商场B1之外的新战场‌

日期:2025-06-10 16:50:21 / 人气:17



在高考这一传统赛道上,万千学子正奋力书写未来;而在另一条无形的“升学”赛道上,餐饮品牌们也正紧锣密鼓地“备考”,力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脱颖而出,争相挤进更多高校校园,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商业天地。

近年来,随着霸王茶姬在清华大学的照澜院店试营业,一场关于餐饮品牌进驻高校的浪潮悄然兴起。这家头部茶咖品牌不仅迅速吸引了大批师生的目光,更以其独特的“清华紫”限定周边,成为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们手持专属福利,在宽敞明亮的门店内或品茶、或自习,享受着品牌带来的独特体验。

霸王茶姬的成功并非个例。从茶饮、咖饮到米饭快餐、粉面、火锅等多个品类,越来越多的头部连锁品牌开始系统化布局高校市场。它们看中的,正是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接受度和强大的社交属性,以及高校内部稳定密集、消费频次高的客流。对于品牌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然的“流量池”,一个潜力无限的新市场。

然而,这条看似光明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品牌在进入校园市场时,试图通过削减产品规格或服务质量来控制成本,却往往适得其反。大学生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他们更在乎的是品牌的诚意、体验的一致性以及对校园文化的尊重。一旦品牌在这些方面有所缺失,很容易就会在学生群体中“翻车”。

那么,餐饮品牌要如何才能在高校市场中站稳脚跟呢?关键在于理解并适应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场景习惯。

一方面,品牌需要在价格、产品结构上进行精心规划。高校市场的消费力总体偏低但集中度高,因此如何在不牺牲品牌调性的前提下做出“看起来值得”的产品,是校园店的首要课题。精简SKU、专注于主打款与高复购产品、调整套餐结构降低客单价等策略,都是品牌们常用的手段。

另一方面,品牌还需要在空间运营上下足功夫。大学生消费中的“社交性”比重显著更高,因此校园餐饮店的定位不再只是“饱腹”,更是一种“社交场域”。品牌们开始探索各种新的空间运营方式,如推出错峰自习卡、知识奶茶墙等,以满足学生们的社交需求。

当然,高校市场也有其特殊性。大学生人群的流动性强、季节性明显,寒暑假、考试周等节点都会显著影响消费高峰期。因此品牌需要有更强的柔性应对能力,精准制定促销和运营节奏。同时,品牌忠诚度在大学生心中并不容易建立,但只要能维持稳定的品质、干净卫生的环境和尊重学生需求的运营方式,还是有机会培养出一批稳定复购的忠实消费者。

随着越来越多餐饮品牌试图进入高校市场,这一领域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但无论如何,高校都已成为餐饮品牌们跑马圈地、争抢“潜力股”的关键战场。从试点入驻到定制产品,从社交打卡到自习空间,品牌们不断刷新着“打入校园”的打开方式。而大学,也正被一步步改造为餐饮品牌的新主场,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篇章。

作者:长运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长运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