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出境游触顶!中国取代东南亚成新宠,入境市场迎爆发期
日期:2025-09-04 20:00:20 / 人气:6
作为常年稳居 “亚洲出境游大国” 之列的韩国,曾以每年近三千万人次的出境规模重塑亚洲旅游航线格局。但 2025 年上半年,韩国旅游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出境游增长触及天花板,中国取代东南亚成为韩国人短途出境的 “优先选项”;与此同时,入境游在 “K - 旅游岛” 与韩流文化的双重加持下加速膨胀,全年有望突破 2019 年历史峰值。这种 “出境停滞、入境爆发” 的双轨格局,正彻底改写韩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逻辑。
一、出境游:峰值已至,增长陷入 “高原期”
韩国出境游的 “黄金增长时代” 似乎已落幕。2025 年上半年,韩国出境人次达 1456 万,较 2024 年同期仅增长 4%,虽延续复苏态势,但增长曲线已显现 “疲态”—— 距离 2018、2019 年连续两年 2870 万左右的历史峰值,全年即便实现小幅突破,增幅也将极为有限。这意味着,韩国出境游市场的边际增长已触达天花板,总量扩张的故事难以为继。
对深耕出境游的航司、OTA 平台而言,这一变化释放出明确的 “转型信号”:单纯依靠 “规模扩张” 的盈利模式不再可行,必须转向 “存量挖潜”。例如,针对亲子家庭的 “定制化研学游”、面向年轻群体的 “小众目的地深度游” 等细分赛道,正成为企业争夺的新焦点。而更关键的结构性变化在于 ——目的地选择的 “天平”,正从东南亚向中国倾斜。
二、目的地重构:中国成东南亚 “替代者”,短途市场格局生变
2025 年上半年韩国出境游最显著的特征,是 “中国替代东南亚” 的客源再分配趋势。数据显示,上半年韩国赴中国旅客净增 47 万人次,占赴中、日两国总增量(74 万人次)的 69%;与之相对,赴泰国、菲律宾的旅客分别减少 15 万、14 万人次,两者合计减量恰好是赴中增量的六成多。这意味着,韩国人短途出境的 “优先清单” 中,中国已超越东南亚,成为新的首选目的地。
这一转变背后,既有 “文化亲近感” 的底层逻辑,也有 “消费体验升级” 的现实需求。相较于东南亚同质化的海岛、夜市,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能覆盖更多元需求:年轻人热衷的 “成都美食 + 电竞文旅”、家庭群体偏好的 “北京历史 + 上海迪士尼” 组合、中老年青睐的 “云南康养 + 桂林山水” 路线,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中韩航班密度的快速恢复(2025 年上半年执飞航班量恢复至 2019 年的 120%)、支付结算的便利化,进一步降低了出行门槛。
对航司与 OTA 而言,这一趋势倒逼资源重新配置:大韩航空将首尔 - 成都、首尔 - 西安的航班由每周 3 班增至每日 1 班;乐天旅游平台专门开设 “中国深度游” 专区,上线超过 200 条定制化路线。在出境游总量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押注中国市场” 成为企业维持增长的关键策略。
三、入境游逆袭:“K - 旅游岛 + 韩流文化” 双引擎驱动增长
与出境游的 “停滞” 形成鲜明对比,韩国入境游正迎来 “爆发式增长”。2025 年上半年,韩国接待入境旅客 915 万人次,按此趋势,全年有望突破 2019 年 1750 万人次的历史峰值。更重要的是,当前入境游已摆脱 2019 年 “购物 + 餐饮” 的单一结构,形成 “自然风光 + 文化体验” 的双轮驱动模式。
1. “K - 旅游岛”:打破 “首尔依赖症”,挖掘自然潜力
长期以来,韩国入境游存在 “首尔、釜山中心化” 问题,占比超 70% 的游客行程集中在两大城市。为破解这一困局,韩国政府启动为期四年的 “K - 旅游岛” 培育计划,重点打造巨文岛、白翎岛、郁陵岛等五处岛屿目的地。与济州岛的 “大众化度假” 定位不同,这些岛屿主打 “生态 + 在地文化”:郁陵岛推出 “火山岛徒步 + 渔村美食制作” 体验,白翎岛开发 “军事历史研学 + 海洋生态观测” 路线,通过差异化定位吸引深度游游客。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五岛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长 45%,其中中国、日本游客占比超 60%。
2. 韩流文化:从 “内容消费” 到 “旅游转化”
韩流依旧是入境游的核心吸引力,但转化路径已从 “粉丝追访” 升级为 “文化体验”。以网飞动画《K-Pop 恶魔猎人》为例,剧集上线后一个月内,韩国旅行平台 Creatrip 上的 “K-Pop 舞蹈体验课”“录音棚录制” 等订单量同比增长 230%,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游客贡献了主要增量。此外,“韩流 + 文旅” 的融合产品不断创新:首尔推出 “韩剧场景打卡巴士”,釜山打造 “K-Pop 音乐节 + 海滨度假” 套餐,将短暂的 “内容热度” 转化为长期的 “旅游消费”。
四、客源地多元化:从 “单一依赖” 到 “全球多点支撑”
2025 年韩国入境游的另一大突破,是客源地结构的 “去集中化”。2019 年,中国内地游客占韩国入境总量的 38%,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显著;而 2025 年上半年,这一结构已呈现 “多元支撑” 的健康态势:
- 中国内地仍是 “基本盘”:上半年入境 218 万人次,占比 24%,贡献 26% 的增量,依旧是最大客源国;
- 周边市场稳健增长:日本以 191 万人次稳居第二,增速 17%;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增速分别达 30%、24%,合计 131 万人次;
- 长线市场意外爆发:美国以 39 万人次成为长程客源 “领头羊”,是加拿大(7.8 万人次)的 4 倍以上。这一现象既得益于韩流文化的全球渗透,也与地缘政治推动的 “替代旅游” 有关 —— 美国游客将韩国作为 “替代欧洲的亚洲长线选项”。
此外,中东、东南亚游客量也实现两位数增长,韩国入境游正从 “东亚依赖” 转向 “全球覆盖”,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结语:旅游市场 “双轨时代”,机遇在 “结构升级” 而非 “规模扩张”
2025 年的韩国旅游市场,正经历从 “出境驱动” 到 “入境出境双轨并行” 的深刻转型。对从业者而言,出境游的 “天花板” 并非 “终点”,而是 “精细化运营” 的起点 —— 深耕中国等核心目的地、挖掘细分人群需求,仍有可观空间;入境游的 “爆发” 则需要长期投入,既要持续丰富 “K - 旅游岛”“韩流体验” 等产品供给,也要完善多语种服务、跨境支付等配套设施。
从 “出境大国” 到 “旅游平衡国”,韩国旅游市场的这一转型,不仅关乎行业自身的发展,更折射出亚洲旅游格局的重构。而中国在其中既是韩国出境游的 “新增长极”,也是入境游的 “核心支撑”,两国旅游合作的深化,或将成为推动亚洲旅游复苏的关键力量。
作者:长运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苹果看上的公司,靠量子“邪修”...09-04
- 马斯克“宏图4.0”:从商业计划到...09-04
- 实体书店的死与生:在情怀与现实...09-04
- 韩国出境游触顶!中国取代东南亚...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