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党首选举:影响几何

日期:2025-10-05 21:03:45 / 人气:7



选举背景与竞争态势

10月4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将竞选党总裁,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前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原经济安保大臣小林鹰之、前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及现任官房长官林芳正参与角逐,获胜者将经国会选举出任内阁总理。综合预测,此次选举主要在小泉进次郎与高市早苗之间展开,不过无论谁上台,日本政治都难以稳定,“一年一相”恐成常态。

自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日本政治呈现出一年一相的惯性。石破茂因7月参议院选举失败,党内逼其下台,尽管日本民众希望政治稳定支持他继续执政,但他扛不住党内压力于9月7日辞去总裁职务,失去代表执政的自民党执行行政权力的资格。岸田内阁执政三年,菅义伟和石破茂均只干了一年。日本舆论认为,2025年10月以后的日本政治将再度频繁更换内阁。

政治困局与政策缺失

一年一相的政治循环

安倍之后,日本政治陷入一年一相的循环,这背后是自民党内派阀斗争激烈,缺少明确的政治经济政策。安倍执政八年未能带领日本经济走出失落,其“安倍经济学”未能重振经济,让民众失望。安倍之后的首相们也未能有所建树,菅义伟因自民党安倍派议员黑金问题处理不力,执政一年后辞职;岸田因同样问题在干满三年后下台;石破茂虽想处理黑金问题,但在安倍派面前妥协,参议院选举惨败后下台。自民党内派阀斗争不会停止,国会议席难以超半数,需与其他小党合作,而小党政策与自民党差异大,日本政局将长期动荡。

选举关注点的转变

此次选举中,日本国内关注度颇高,但选举氛围与以往不同。以往选举“面包与马戏”(生活保障和精神愉悦)是主要看点,如今却被“危机”叙事取代。参政党等政党提出极端排外主张,如参政党声称“日本人比中国人、韩国人在遗传方面要优秀”“不允许外国人移民日本”等,自民党也提出“零违法外国人”等主张,各政党在选举中淡化经济政策,一致将矛头指向外部,谈外国人问题、资源抢购和移民问题,却不提及让经济走出失落的政策,也拿不出让民众愉悦的新举措。

外部因素对选举及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美关系不确定性

自民党党首五位候选人难以保证日本经济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特朗普若再度成为美国总统,可能对日本产品征收高税率,这将严重阻碍日本对美出口。石破茂内阁多次派大臣赴美谈判未获理想成果,日本经济受美国关税影响,面临GDP减少、民间消费支出降低、出口下降、企业所得减少和企业倒产数量增加等问题,失去稳定发放“面包”(经济保障)的能力。

然而,日本在重构日美关系上缺乏战略。自民党党首候选人虽大多与美国有深厚渊源,但无人能提出系统的新对美策略。他们提出的提升军费购买美国武器装备等策略,虽迎合美国军工复合体需求,但与振兴日本经济和确保日本安全无直接关联,民间对这种对美妥协政策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裂痕愈发不满,新政权也难以满足民间需求,难以长久维持。

中日关系走向

中日关系难回暖

在日美关系出现松动的情况下,中日关系也难以回暖。安倍晋三将中国定位为“假想敌对国”,岸田文雄通过立法和增加军费,使中国在日本法理和军事准备层面成为随时可对立的对象。石破茂执政期间,中日关系未进一步下滑但也无改善。此次自民党党首选举的五位亲美候选人,不论谁当选,改善中日关系都更为渺茫。

经济与政治的悖论

尽管日本在政治和外交上与中国对立对峙,但中日经济关系相对稳定。2014 - 202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有所增加,日本在经济上与中国交流未因政治因素减少,这种稳定的经济关系使日本经济在“失落的三十年”中未像欧洲国家那样大幅滑坡。然而,日本在选举中仍不断强调中国威胁,宣誓与中国划清界限,政治上与中国的对立对峙与经济上维持稳定的对华关系成为日本政治运营的特点。10月4日的自民党党首选举结果虽难以改变日本政局的动摇,但会使稳定中日关系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作者:长运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长运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