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老戏骨李成昌北上寻发展:首选中山看楼盘,获加薪续约仍盼内地新机遇

日期:2025-08-23 17:38:18 / 人气:9


当 68 岁的 TVB 资深演员李成昌在社交平台发布 “内地居住中山、佛山还是肇庆好” 的短片时,这位从憨厚青年演到阴险恶人的 “千面戏骨”,道出了当下 TVB 艺人的共同困境与选择 —— 香港娱乐圈歌影视行业持续衰退,演员 “演完一套就陷入无限等待”,而内地市场的高薪资、低居住成本与广阔机会,正成为港星北上的核心吸引力。即便刚获 TVB 加薪续约(两年 150 个 SHOW 的诚意安排),李成昌仍直言 “将来不排除到内地发展”,并计划赴中山看 “平靓正” 笋盘,这种 “双向考量” 的背后,是港星在行业变迁中的理性抉择,也与于正、许荔莎围绕 “流量炒作” 的短期争议形成鲜明对比 —— 前者是 “着眼长期发展的务实选择”,后者是 “追求短期热度的风险博弈”,折射出娱乐圈不同艺人的生存逻辑。
一、港星北上的核心动因:薪资、居住、市场的三重吸引力
李成昌的 “北上心动”,并非偶然,而是香港娱乐圈衰退与内地市场崛起的必然结果。从薪资差异到居住成本,从工作机会到生活适配,内地市场的多重优势,正持续吸引 TVB 艺人 “组团北上”,尤其是大湾区成为首选目的地。
1. 薪资差距:内娱收入 “差天共地”,成核心驱动力
“内娱演员收入与香港艺人相比差天共地”,这是李成昌及众多港星北上的核心动因。当下香港娱乐圈衰退,演员片酬、商演费用持续走低,不少艺人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拍完一部剧后陷入长期待业;而内地市场不仅影视项目多,艺人薪资水平也远高于香港 —— 即便是 TVB 资深老戏骨,在内地参与一部网剧、综艺的收入,可能远超在 TVB 一年的薪资。
李成昌虽获 TVB 加薪续约,但对比内地机会仍有差距:TVB 给出的 “两年 150 个 SHOW”,多为综艺客串、剧集配角等常规工作,薪资涨幅有限;而若北上发展,凭借他 “演什么像什么” 的精湛演技,无论是参演内地影视剧(如港风悬疑剧、家庭伦理剧),还是参与地方综艺、商演,收入都可能实现质的提升。这种 “薪资吸引力”,比于正与许荔莎 “靠争议博流量换曝光” 的路径更稳定,也更符合老戏骨 “靠实力赚钱” 的职业理念。
2. 居住成本:内地高性价比生活,解决香港 “居住痛点”
香港 “寸金寸土” 的居住困境,是李成昌心动内地的另一重要原因。他在短片中直言:“香港公屋租金 2000 多仅 40 平方,内地 2000 多能租三房两厅,厨卫露台齐全,小区园林管理”—— 这种 “性价比差距”,对注重退休生活品质的李成昌而言极具吸引力。68 岁的他已开始规划退休生活,内地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较低的生活成本,能显著提升生活幸福感,这也是黎耀祥、汤俊明、钱小豪等港星选择定居中山、佛山等地的核心原因。
更重要的是,大湾区与香港 “粤语同源、交通便利”,既解决了语言沟通障碍,也方便艺人往返两地工作 —— 李成昌计划 “闲来无事到内地住一段时间”,兼顾 TVB 工作与内地生活,这种 “灵活切换” 的模式,比 “彻底迁居” 更适合仍有 TVB 合约在身的他,也体现了港星北上的 “务实性”。
3. 市场机会:内地需求旺盛,港星 “翻红” 有路径
内地市场对 “港星” 仍有较高需求,尤其是具备精湛演技的老戏骨。近年来,港风悬疑剧、怀旧综艺、大湾区题材影视作品持续受捧,李成昌这类 “接地气、演技扎实” 的 TVB 演员,恰好契合市场需求 —— 他可参演类似《狂飙》中 “市井小人物” 的角色,或在港风综艺中担任嘉宾,凭借 “熟悉的港味” 吸引观众。
更关键的是,内地市场为港星提供了 “翻红” 路径:不少港星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生活、参与地方商演,重新获得关注度,甚至开启 “直播带货” 等新业务,收入大幅提升。李成昌在视频中提及 “朋友在中山搞小投资,在家坐着收钱”,也暗示了他对内地 “多元发展机会” 的关注 —— 这种 “不仅靠演戏,还能拓展副业” 的可能性,比 TVB 单一的 “演艺工作” 更具吸引力,也为他的退休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
二、TVB 的留人策略:加薪 + 诚意安排,试图留住核心艺人
面对港星北上潮,TVB 也在调整留人策略,李成昌 “获加薪续约、两年 150 个 SHOW” 的安排,正是 TVB 对资深艺人的 “诚意挽留”。这种策略既体现了 TVB 对 “老戏骨价值” 的认可,也反映了其在行业衰退中 “保住核心人才” 的迫切需求。
1. 加薪续约:逆市提薪,凸显对老戏骨的重视
在香港娱乐圈 “行情低迷” 的背景下,TVB 为李成昌 “加薪续约” 已属难得 —— 多数艺人能按原薪资续约已算幸运,提薪则意味着 TVB 认可他的 “不可替代性”。李成昌服务 TVB 多年,从《溏心风暴》到《巾帼枭雄》,塑造了无数经典配角,其 “接地气的演技” 深受观众喜爱,也是 TVB 剧集 “品质保障” 的重要组成部分。TVB 选择为他提薪,既是对其过往贡献的回馈,也是希望通过 “核心艺人稳定” 维持剧集质量,应对行业竞争。
2. 150 个 SHOW 安排:保障工作机会,减少艺人流失
“两年 150 个 SHOW” 的安排,本质是 TVB 为李成昌 “保障工作机会”—— 通过综艺客串、剧集参演、活动出席等多样化工作,让他避免 “待业空窗期”,稳定收入来源。这种 “量化工作承诺” 比单纯的 “口头挽留” 更具诚意,也暂时打消了李成昌 “立即北上” 的念头,体现了 TVB “以机会留人” 的策略。
但从长远来看,TVB 的留人策略仍有局限:一方面,工作类型多为 “常规配角、综艺客串”,缺乏突破性机会,难以满足艺人 “职业提升” 的需求;另一方面,薪资涨幅虽有,但对比内地市场仍有差距,若内地出现更优质的机会,艺人仍可能选择北上。李成昌 “将来不排除到内地发展” 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点 ——TVB 的诚意能留住艺人一时,却难以完全阻挡内地市场的吸引力。
三、对比与反思:港星北上的 “务实” 与流量博弈的 “浮躁”
李成昌 “北上看盘、获薪续约” 的理性选择,与于正、许荔莎 “流量博弈” 的争议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娱乐圈不同艺人的 “生存逻辑”—— 前者是 “着眼长期、靠实力立足” 的务实主义,后者是 “追求短期、靠争议博位” 的浮躁心态,两者的差异也决定了 “职业生命力” 的长短。
1. 李成昌的 “务实发展”:靠演技拓边界,风险低可持续
李成昌的北上规划,始终围绕 “演技” 核心:无论是考虑内地影视剧角色,还是关注地方商演、小投资机会,都建立在 “自身演技与港星身份” 的优势之上。这种 “靠实力拓展发展边界” 的路径,风险低、可持续 —— 即便初期关注度不高,也可通过 “角色积累” 逐步获得认可,类似沈丹萍 “靠配角演技出圈” 的模式,最终实现 “口碑与收入双丰收”。
他的选择也体现了港星北上的 “成熟心态”:不盲目追求 “顶流热度”,而是结合自身年龄、需求(如退休生活、工作强度)选择合适的城市(中山等大湾区城市)与发展方向,既兼顾当下(TVB 合约),也着眼未来(内地机会),这种 “理性平衡” 比许荔莎 “靠爆料顶流博出位” 的高风险操作,更值得行业借鉴。
2. 流量博弈的 “浮躁”:靠争议换热度,难成长久之计
于正与许荔莎的 “舆论拉扯”,本质是 “靠争议换流量” 的短期博弈:许荔莎通过爆料许凯获得关注,于正通过怒斥维护艺人形象,双方都试图在 “争议” 中占据舆论优势,但这种热度缺乏 “内容支撑”,难以转化为 “长期职业价值”。许荔莎若无法拿出实锤证据,“造谣” 标签将影响其职业生涯;于正若过度陷入 “撕逼”,也可能消耗自身与公司的口碑,影响作品创作(如《玫瑰战争》的后续宣传)。
对比李成昌 “靠演技寻发展” 的路径,流量博弈的 “浮躁” 显而易见:前者是 “艺人靠作品、实力立足” 的行业本质回归,后者是 “流量至上” 下的偏离 —— 娱乐圈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李成昌式的 “务实艺人”,靠实力拓展边界;也需要更少 “靠争议博位” 的浮躁操作,回归 “内容与演技” 的核心。
四、结语:港星北上与 TVB 留人,共促娱乐圈多元发展
李成昌的 “北上心动” 与 TVB 的 “加薪挽留”,是香港娱乐圈与内地市场 “双向互动” 的缩影 —— 内地市场为港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港星的加入也为内地影视行业注入 “港味演技” 的新鲜血液,形成 “双赢” 格局。
对于李成昌这类 TVB 老戏骨而言,北上发展不仅是 “收入提升” 的选择,更是 “职业生命力延续” 的机会 —— 他们可凭借精湛演技,在大陆市场找到 “差异化定位”,避免在 TVB 陷入 “角色固化、机会减少” 的困境;对于 TVB 而言,与其被动阻挡艺人北上,不如主动寻求 “与内地市场合作”(如合拍剧集、艺人交流),将 “留人策略” 升级为 “共同发展策略”,实现 “香港与内地资源互补”。
愿未来的娱乐圈,能多一些李成昌式的 “理性选择”,少一些流量博弈的 “狗血争议”;多一些 “靠演技拓边界” 的务实艺人,少一些 “靠争议博热度” 的浮躁操作。无论是港星北上,还是内地艺人发展,唯有坚守 “实力为王、内容为本” 的核心,才能在行业变迁中长久立足,共同推动娱乐圈的多元、健康发展。

作者:长运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长运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