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闹展会”:量产易、应用难,突破世界模型是关键

日期:2025-06-20 22:28:51 / 人气:17


一、展会热潮:人形机器人“各显神通”,技术突破引关注
6月18日,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上海)开幕,人形机器人成为展会焦点。智元机器人灵犀2X表演“内心戏”对话、傅利叶机器人与观众比心互动、宇树和乐聚机器人灵活行走……各企业产品算法和能力同台竞技,展会变身人形机器人“超级秀场”。同时,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首次亮相展会,通过编程和对抗竞赛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为人机协同和智能升级的产业变革储备力量。

二、通信赋能:人形机器人与通信行业相互成就
人形机器人依赖通信技术实现更强大功能。智元机器人打造“本体—小脑—大脑”软硬件架构,“小脑”和“本体”让机器人在断网时能完成基本操作,“大脑”由云平台+具身算法构成,通信技术加持使其如配备实时获取信息的手机,联网后可获更多智慧,复杂问题交由云端处理,交互更“聪明”。
智元旗下多款机器人走进通信场景:远征A2是通用人形机器人,能在复杂环境自主移动和多轮语音对话,通过RAG技术构建业务知识库,成为合格“营业员”;精灵G1具备智能巡检等功能,可替代人工完成通信机房等室内场景24小时巡检。此外,下一代通信网络5G - A/6G与算力架构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基础设施,而人形机器人在养老陪护等场景的需求也将推动相关技术革新。

三、应用困境:“小世界”认知难,四位一体生态未建立
人形机器人在简单命令执行上表现出色,但在复杂生活场景中准确性大打折扣,其发展需突破对物理世界的认知,世界模型成为关键。邱恒认为人形机器人处于“拟人”到“类人”阶段,“超人”阶段需打通一个个“小世界”,如在4S店销售场景形成对“销售世界”的认知。然而,打通“小世界”需突破安全、情感、伦理等诸多技术难题。目前行业尚未有企业能将OpenAI投资的1x“拿得准”、特斯拉Optimus“训得好”、Physical Intelligence的机器人大脑通用化能力好这四项能力整合到一款产品中,“四位一体”生态未完全建立,导致可量产却难应用。

四、赛事推动: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能力进化进行时
全国各地通过比赛展现人形机器人现有能力,推动其向家庭和商业服务场景进化。5月29日,2025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在上海举办,高校和企业参与工业、家庭等模拟场景技能比拼,核心零部件不断改进创新;杭州企业举办机甲格斗擂台赛,考验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的鲁棒性;北京举办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亦庄创新中心形成具身产业链体系;武汉启动量产,成都开展实景验证,“成都造”机器人在多领域真实场景接受检验。但目前机器人由人遥控操作,反映出“大脑”实时感知与决策能力不足。

五、未来展望:突破世界模型,实现广泛应用
人形机器人产业虽在量产上取得进展,但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突破世界模型,解决对物理世界的认知难题,完善“四位一体”生态是关键。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赛事推动,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实现从实验室到真实场景的广泛应用,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MWC25上海展会展现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和产业热度,通信技术为其赋能,但也凸显了应用难题。世界模型的构建和“四位一体”生态的完善是人形机器人实现广泛应用的关键,未来需持续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向新高度。

作者:长运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长运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