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市十五周年:战略转变下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2025-07-01 14:59:44 / 人气:3

这周,特斯拉迎来了上市 15 周年的重要节点。回首往昔,从曾经电动车领域的孤独探索者,到如今市值位居全球车企之首,马斯克带领特斯拉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然而,站在当下,特斯拉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马斯克也悄然将特斯拉的未来蓝图从单纯的电动车领域,拓展至无人车和机器人的广阔天地。但在这一战略转变的背后,特斯拉和马斯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马斯克甚至已成为特斯拉发展进程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一、破茧成蝶:从破产边缘到行业巨擘
2010 年 6 月 29 日,特斯拉在纳斯达克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资金 2.26 亿美元。尽管当日美国股市整体表现不佳,但特斯拉上市首日便强势上扬 40%,市值瞬间攀升至 22 亿美元。这一里程碑意义非凡,自 1956 年福特汽车上市后,历经半个多世纪,特斯拉成为了第一家成功上市的美国车企。
时年 39 岁的马斯克,在生日后的第二天,意气风发地带领家人及公司高管现身纽约曼哈顿,敲响了上市的钟声。那时的他,或许未曾料到特斯拉未来将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作为 PayPal 的联合创始人及最大个人股东,马斯克却在 PayPal 发展的关键时期被排挤出局,其后续的上市进程马斯克也未能参与。直到特斯拉上市,马斯克才首次品尝到带领公司成功上市的喜悦。
特斯拉并非由马斯克一手创办,在公司成立半年多后,他以早期投资者的身份加入,并出任董事长。2018 年,马斯克更是亲自接过 CEO 兼董事长的重任,将个人印记深深烙印在特斯拉的发展历程中。
在特斯拉上市之际,这家公司的前景并不被广泛看好。前一年,特斯拉险些破产,彼时仅售出 1000 多部 Roadster 跑车,累计收入仅 1.5 亿美元,距离 Model S 的上市还有两年之遥。但马斯克凭借着对未来出行的坚定信念,努力向资本市场描绘着特斯拉的宏伟蓝图:一家位于高科技中心硅谷、远离底特律传统汽车行业中心的小公司,将凭借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攻克重重技术与资金难题,打造出深受大众市场青睐的电动车。
2010 年,电动车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当年全球纯电动车销量仅为 1.2 万辆,在全球新车销量中的占比微乎其微,仅 0.016%。特斯拉虽为美国电动车领域的领军者,但其产品仅有售价超 10 万美元的高端跑车 Roadster。与特斯拉同期的竞争对手,如 Fisker,虽更早实现量产交付,却因电池技术瓶颈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最终资金链断裂,难逃破产厄运。
特斯拉也曾在生死边缘徘徊。2009 年,马斯克接任 CEO 后,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凭借非凡的领导力和卓越的融资能力,筹集到 6 亿多美元,成功化解资金危机,为特斯拉的上市奠定了基础。其中,包括马斯克个人投入的最后 4000 万美元,丰田与戴姆勒各 5000 万美元的战略投资,以及至关重要的美国政府 4.65 亿美元低息贷款。若没有这笔政府贷款,特斯拉大概率会在 2010 年初夭折,更无从谈起后续的上市与辉煌成就。2010 年,特斯拉成功获得贷款并实现上市,这一关键转折使其得以稳步推进 Model S 的量产上市计划。2013 年,特斯拉更是提前九年偿还了美国政府的贷款,展现出强大的财务实力与发展潜力。
此后的十多年间,特斯拉不断推出创新产品,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 和 Cybertruck 等车型相继问世。特斯拉不仅一跃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纯电车公司,去年营收突破 1000 亿美元,更以超过万亿美元的市值,稳坐全球汽车行业第一把交椅,在美国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中位列第八,仅次于一众 AI、互联网和芯片巨头企业。
15 年时光荏苒,当初投资 1 万美元特斯拉股票并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如今已收获了超过 300 万美元的丰厚回报,投资增值高达 300 倍。与此同时,马斯克凭借特斯拉的成功,荣登全球首富宝座,个人资产超过 4000 亿美元。
二、战略转向:自动驾驶成为新焦点
然而,在上市十五周年的当下,特斯拉的发展战略已发生了显著转变。如今,特斯拉的梦想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销售更多的电动车,至少在马斯克的规划中,特斯拉未来的价值核心在于无人车和机器人领域。
刚刚过去的周末,恰逢马斯克 54 岁生日,但他并未沉浸在庆生的喜悦中,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一场极具特斯拉特色的营销活动中:一辆崭新的 Model Y 从德州奥斯汀工厂缓缓驶出,在没有驾驶员操控的情况下,自动行驶在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上,历经半小时后,精准交付到预定车主手中。当然,整个过程中特斯拉的安全团队始终在远程进行严密监控。
这一如同科幻小说般的交车场景,无疑是马斯克最为擅长的营销手段。他试图通过这一实例,向外界有力证明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此前一周,特斯拉在奥斯汀启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其完全自动驾驶(FSD)技术的性能,但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无人车试运营推出后的一周内,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 9%。这一市场反应充分表明,外界对特斯拉 FSD 技术的信心仍显不足,也促使马斯克和特斯拉团队急于通过 “Model Y 自己送车上门” 这一营销举措,重塑市场信心。然而,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Model Y 此次交付过程中的路况条件和技术难度,与真实场景下的无人车载客运营存在巨大差异,不可简单等同。
对于当下的特斯拉而言,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公司价值的核心支撑。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明确强调:“若有人对特斯拉解决自动驾驶问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那么我认为其不应投资特斯拉。” 他坚信特斯拉不仅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且正在稳步推进这一目标。
在 L4 级别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特斯拉的起步并非最早。谷歌的 Waymo 早已在美国多个市场开展无人出租车运营服务,百度也在中国推出了 Apollo Go。但特斯拉另辟蹊径,采用了与这些企业截然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选择从 L2 + 级别辅助驾驶系统逐步升级。
与谷歌、百度等企业高度定制改装、基于高清地图和多传感器融合、造价高昂的 L4 级别无人车不同,特斯拉的无人车方案更为简洁高效:仅需在常见的 Model Y 车型上搭载 FSD 系统,无需进行大规模复杂改装。从成本控制和车辆数量扩充的角度来看,特斯拉的技术方案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理论上,任何一辆配备 FSD 及相关新硬件的特斯拉车辆,都具备投入出租车运营服务的潜力。显然,若特斯拉的 FSD 系统能够满足无人出租车的运营需求,其市场拓展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这也正是马斯克自 2016 年起便为特斯拉描绘的未来发展愿景。
三、技术困境:视觉方案的先天短板
上周,特斯拉在总部所在地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启动了一项限制条件众多的无人车试点服务。该服务仅面向受到邀请的特斯拉网红粉丝和部分车主,运营区域限定在奥斯汀路况良好的特定区域,且每辆无人车的副驾驶位置均配备了安全员,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接管车辆、避免事故发生。此外,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无人车服务将自动暂停。
即便采取了如此谨慎周全的措施,特斯拉无人车在上周的试运营过程中,依然暴露出诸多技术问题,其中部分问题更是直指 FSD 纯视觉方案的先天缺陷。众多试乘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视频显示,这些特斯拉无人车在试运营期间频繁出现异常状况,累计发生了十多次或轻或重的问题。所幸在安全员的及时干预下,尚未引发严重事故。
这些问题涵盖多个方面:行驶过程中车辆毫无征兆地突然减速,甚至直接停在道路中央,严重影响交通秩序;车辆在行驶中出现车道判断失误,误压上路沿,对车辆本身及道路设施造成潜在损害;在禁止停车区域违规停车,以及在限速路段超速行驶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更令人担忧的是,当面对前方卡车倒车的危险情况时,特斯拉无人车竟然未能做出合理的减速或避让反应,险些酿成追尾事故。
短短一周时间内,副驾驶位置的安全员不得不频繁接管车辆操控权,以避免事故发生。甚至出现过一次极端情况,安全员在车辆报错崩溃后,无奈只能直接坐到驾驶位,将故障车辆驶离现场。显然,以当前特斯拉无人车展现出的技术水平,距离马斯克所宣称的 “车内无需任何人干预” 的理想目标,仍存在巨大差距,并非一场 “Model Y 自己交车上门” 的营销活动所能轻易弥补。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令人担忧的技术隐患,均来自于一支规模仅 10 至 20 辆车的小型车队,且运营范围局限于工程师提前手动绘制地图的城市极小区域。而马斯克此前曾雄心勃勃地宣称,计划在启动无人车试运营后的 “几个月内”,在奥斯汀部署超过 1000 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并在 2026 年底前,使 100 万辆此类车辆行驶在美国的道路上。
但从目前实际测试结果来看,特斯拉 FSD 技术与 Waymo 等领先企业的全无人车技术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必须始终配备安全员在车内,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干预和制动。这表明,特斯拉 FSD 目前的安全性能,本质上仍属于一款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距离真正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斯拉无人车试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明显违规行为,已引起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高度关注,包括车辆明显超速行驶、跨越道路双黄线等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该机构上周已正式与特斯拉取得联系,要求其提供更多关于无人车技术的详细信息,尽管目前尚未启动正式调查程序,但特斯拉在无人车技术监管方面,无疑已面临巨大压力。事实上,在特斯拉于奥斯汀推出无人车试运营之前,NHTSA 就已要求其提交相关技术应对方案,以确保无人车运营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在众多暴露的技术问题中,“幽灵刹车” 现象尤为突出,这也是 FSD 纯视觉方案长期以来面临的顽疾。所谓 “幽灵刹车”,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毫无缘由地突然减速刹车。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频繁发生,特斯拉至今仍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2022 年底,旧金山海湾大桥发生的八车连环追尾事故,罪魁祸首正是 FSD 系统突然减速刹车。外界普遍认为,“幽灵刹车” 问题是特斯拉纯视觉解决方案的先天缺陷所致。在太阳光强烈照射等特殊情况下,摄像头容易受到耀斑干扰,从而产生误判,将正常路况误认为前方存在障碍物,进而导致车辆突然减速或刹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配备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的谷歌无人车,即便在摄像头因意外情况暂时失灵时,仍能通过其他传感器对路况进行准确评估,有效避免驾驶失误,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特斯拉无人车在试运营中出现的碾过路沿问题,同样是 L4 级别无人车技术中不可容忍的低级错误。2022 年,小马智行的道路测试车在硅谷进行路测时,也曾出现类似状况,最终导致其加州全无人测试牌照被暂停。不过,此次特斯拉试运营位于德州,尚未受到加州相关严格法规的限制。
若按照马斯克的计划,在 FSD 技术尚未成熟完善的情况下,贸然大规模推广自动驾驶车队,未来极有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致命事故。一旦此类悲剧发生,必将对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公众信任造成毁灭性打击,使其在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竞争中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无疑是马斯克在推进无人车战略时,必须慎之又慎的关键因素。目前,特斯拉技术团队在无人车载客试点项目中,仍保持着相对谨慎的态度。有乘客反馈,特斯拉技术团队因天气预报即将出现大雨天气,担忧 FSD 系统在雨中的性能表现,而要求乘客提前下车,以确保安全。
当然,特斯拉的未来蓝图中,除了无人车,人形机器人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马斯克曾公开表示,特斯拉终将推出类似于《星球大战》中形象的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年底,数千部 Optimus 人形机器人将在特斯拉工厂投入使用,明年则计划正式上市交付。马斯克还大胆预测,未来特斯拉市值有望凭借人形机器人业务,飙升至 25 万亿美元。但这一宏伟愿景能否实现,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
四、核心业务遇冷:电动车发展陷入瓶颈
那么,特斯拉目前的核心业务 —— 电动车,发展状况又如何呢?五年前,马斯克曾信誓旦旦地提出,特斯拉计划在 2030 年实现年销量 2000 万部的宏伟目标。然而,这一目标仅仅提出两年后,特斯拉的销量增长便陷入停滞。2023 年,特斯拉销量达到 180 万部后,便再难突破,去年更是出现销量下滑,今年的下滑趋势愈发明显。显然,年销量 2000 万部的目标已遥不可及。自去年起,马斯克已不再提及这一目标,特斯拉官方网页上也悄然删除了相关表述。如今,马斯克甚至在财报电话会议等场合,绝口不提如何提升特斯拉电动车销量的话题,似乎已默认了当前电动车业务的困境。
事实上,特斯拉当前面临的并非单纯的 “增长放缓” 问题,而是销量大幅下跌的严峻挑战。目前,市场对于特斯拉今年销量究竟会下滑多少,尚无明确预测。但从当前低迷的市场表现来看,销量跌幅超过 10% 的可能性极大。马斯克似乎已无力扭转特斯拉销量下滑的颓势。继去年全年销量下滑 1% 后,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再度下滑 13%,第二季度市场表现依旧未见好转。更为糟糕的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这三大核心市场,特斯拉的销量均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且短期内难以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就在上周,马斯克解雇了特斯拉负责汽车制造和运营的副总裁奥梅德・阿夫沙尔(Omead Afshar)。阿夫沙尔长期追随马斯克,此前还曾在 SpaceX 任职,马斯克甚至将一些秘密项目交予他负责。据特斯拉内部调查显示,2022 年阿夫沙尔曾协助马斯克寻找特殊建筑材料,外界猜测这可能涉及马斯克的私人项目。在特斯拉业务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作为汽车制造和运营负责人的阿夫沙尔成为 “替罪羊”。但实际上,特斯拉销量下滑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因素,也有产品更新换代缓慢、青黄不接的内部问题,更与马斯克近年来的一系列言行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密切相关。
曾经,马斯克堪称特斯拉最佳的形象代言人。他凭借在 PayPal、SpaceX、特斯拉、Neuralink 等前沿科技企业的卓越成就,赢得了 “乔布斯接班人” 和 “硅谷钢铁侠” 的美誉。其创新领袖的形象和强大的营销能力,为特斯拉节省了巨额推广费用,吸引了大量潜在消费者。然而,近两年来,马斯克的一些言行却严重损害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
五、马斯克:特斯拉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作为全球电动车和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负责人,马斯克的一系列决策令人费解。他出于其他考量,投入近三亿美元助力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而特朗普上台后,立即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大力推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产业发展,同时大幅削减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补助政策。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的紧密捆绑,使其站在了众多关注环保、支持新能源的特斯拉目标用户的对立面。
根据行业权威机构 Brand Finance 的评估,2024 年特斯拉的品牌价值大幅下降 26%,且已连续第二年呈现下滑态势。这一评估结果还是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前得出的。在特朗普上任后的前几个月,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的形象深度绑定,特斯拉暴力裁员、削减预算等行为,引发了全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和示威活动。马斯克在欧洲更是因争议言论和支持极右党派的立场,成为众矢之的,特斯拉品牌形象遭受重创。
特斯拉不得不承受这些品牌和商誉损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尽管特斯拉仍拥有一批忠实的狂热粉丝,部分分析师对其未来发展仍持乐观态度,但华尔街投资者已对马斯克的未来承诺产生严重怀疑,认为当前特斯拉的市值已过度透支了未来的发展预期。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约 16%,表现远逊于美国主要股指,在大型科技公司中也处于落后地位。
更为关键的是,马斯克个人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已成为笼罩在特斯拉业务发展上空的巨大阴影。特斯拉股价的剧烈波动早已成为常态,投资者对此也逐渐习以为常。在过去 15 年中,特斯拉股价超过 40 个月单月涨跌幅至少达到 20%。但如今,马斯克的情绪波动和极端反应愈发令人担忧。例如,马斯克暴怒手撕特朗普的当天,特斯拉股价暴跌 14%。投资者惶恐不安地目睹这对 “特殊政商搭档” 关系破裂,担忧特朗普政府未来对电动车及新能源行业实施打击报复政策,进而对特斯拉造成致命打击。
作者:长运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韩国出境游重构:自由行浪潮下的...07-01
- 中国为何飞不起全球最大客机 A3...07-01
- 特斯拉上市十五周年:战略转变下...07-01
- 学习机拼 AI,谁是赢家?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