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的测试可信吗?解析汽车测评的争议与价值

日期:2025-07-25 19:04:10 / 人气:8


懂车帝的辅助驾驶安全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再次登上热搜,其模拟真实事故场景测试辅助驾驶系统的表现,既有通过也有翻车的结果。然而,由于测试由懂车帝自主主导,从动机到方法都引发诸多质疑。作为多年汽车测试从业者,结合此次测试观察,或许能更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
测试的合理性:场景还原与社会价值
此次懂车帝测试涵盖 15 个辅助驾驶相关科目,选取近 40 款主流品牌车型,包括小米、特斯拉、问界等。场景设定上,“转盘内汇入”“小学生过马路”“故障车躲避” 等均源于真实事故案例,具有典型性。从动机来看,这样的测试具有社会价值,如同申请测试标准时的调研环节,旨在核查标准是否具备实际场景价值。
以汽车部件测试为例,曾有人认为旋转中控屏需按十年寿命、每年 1000 次旋转来测试 1 万次,但实际用车中一年旋转 300 次已算频繁,5000 次寿命便足够。懂车帝的测试正是基于真实场景,避免了脱离实际的 “拍脑袋” 设定。不过,测试也存在争议,如使用布车(GVT 车辆)而非真车,有人质疑这对激光雷达车型不利,因激光雷达对铁的探测灵敏度通常高于布。但查阅 C-NCAP 2024 版标准可知,其规定 GVT 车辆需满足 ISO 19026-3 要求,在尺寸、形状、反射属性等方面代表乘用车,车企台架测试也常用布车,且此次测试聚焦主动安全的防碰撞考察,使用假车并无不妥。若能像 C-NCAP 那样备注相关说明,会更完善。
是否存在偏袒:结果呈现与客观与否
懂车帝测试结果不存在偏袒。15 个真实场景中,仅 3 类城区工况通过率超 50%,高速夜间 + 施工 + 卡车场景仅 47% 车辆能安全避让,儿童冲出马路时 58% 车辆能刹停,整体而言,各品牌在高难度场景下表现都难言出色,并非针对某一品牌。
当然,测试视频中操作员动作不一致、路线偏差、环境不完全可控等问题确实存在,但这在复杂测试场景中极为常见。许多第三方测试内部禁止拍摄或不全程拍摄,正是因细节过多难以逐一解释。懂车帝联合央视进行测试,虽给主打智驾的公司带来压力,却也利好真正在智驾领域有实力的品牌,并非刻意 “搞事情”。
提升权威度的路径:公信力与行业协作
懂车帝测试争议的根源在于公信力。单一机构主导的测试天然存在 “一家独大” 的问题,而国标、行标之所以权威,是因由多单位、数十位专家甚至全行业共同制定。如 GB 38031 核心安全标准,由整车厂、供应商、测试机构等共同参与,草案需多轮讨论,流程严谨。
对懂车帝而言,提升权威度的关键是联合权威机构制定测试规则,而非反复解释是否存在偏向。不过,标准制定并非易事,从立项、征求意见、送审到发布,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还需实测验证和行业协作,非一两家机构能完成。懂车帝虽节奏快、测试效率高,但也因速度快导致部分标准细节跟不上,且测试成本高,盈利模式敏感。值得肯定的是,其近年来正走向专业,与央视合作、联合中南大学做场景建模报告等,都在向有章可循的方向发展。
结语:从 “测得好” 到 “有说服力” 的跨越
懂车帝面临的是 “媒体做标准” 的难题,它有传播资源和技术投入能力,能开展大规模测评,但作为参与者又身兼评判者,难免引发质疑。未来,若想让测试成为 “定标准” 的一环,懂车帝需扩大合作阵营,向行业中立第三方转型,联合车企、供应商、测评单位等共同制定规则,实现从 “测得好不好” 到 “测得有没有说服力” 的跨越。总体而言,懂车帝的测试有其社会价值,虽存在不足,但在不断完善中,为消费者了解汽车辅助驾驶性能提供了一定参考。  

作者:长运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长运娱乐 版权所有